2021年4月10日,河源晚报报道学校承办的河源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成果转化暨花漾压花技艺项目的新闻。新闻主要宣传学校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帮助坪围村成就致富,延长该村兰花产业生产链,打造“兰花第一村”。现将原文转载如下:
【乡村振兴】河源坪围村:以花为“径”,铺就致富路
作者:张涛
这段时间,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坪围村喜事连连!天气虽有些干旱,但由于管理到位,大棚里7万株兰花长势喜人,不少村民喜上眉梢。4月10日,“花漾压花工作室河源站”“河源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之家驻坪围村工作站”落户坪围村并举行揭牌仪式,河源市农村科技特派员成果转化暨花漾压花技艺项目在该村正式启动。坪围村党支部书记李远通表示,坪围村将借此机会,延长兰花产业生产链,拟用5年时间,把全村兰花种植规模扩展到20万株,实现不仅春节有兰花卖,一年四季也有花卖,打造“兰花第一村”。
“花漾坪围”再添彩
4月10日上午,在坪围村党群服务中心,来自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广东省南亚热带休闲农业中心主任林春华教授向村民传授压花项目技艺,从压花艺术的起源、压花设计与制作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压花工艺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收益,并带领村民们压制压花作品。面对这一从未接触过的“压花”,现场近百名村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情认真地参与其中,还压制出了不同风格的压花艺术品,对压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纷纷表达了想继续进行学习的愿望。
今年55岁的村民陈源英制作的压花受到了林春华教授的肯定,认为“构图、色彩俱佳,愈看愈有意境”。她说,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压花,第一件作品就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很开心。坪围很需要这样的项目落户,希望这个项目能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美”。村民严汉丽今年48岁,做出的压花作品别具一格,受到了其他村民的点赞。她也希望这样的手工制作项目能尽快落户村里,最好成立一家公司来专门经营压花,早落户早受益,这样才能发挥妇女“半边天”的作用。

村民展示制作好的压花作品。(摄影:张涛)
项目转化“坪围模式”
在坪围村兰花温室种植大棚基地,处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如今,坪围村借助农旅融合,打造了不一样的“花海世界”,每年兰花基地开园,一串红、白花红心、火凤凰、国兰等多个兰花品种齐齐亮相,吸引了不少人来一睹风采,带旺了乡村旅游。
在花漾压花技艺项目启动仪式上,河源市科特派数字乡村研究院表示,他们了解到坪围村未来将以兰花为主导发展花卉产业,为此,计划把坪围打造成科技特派员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点,依托河源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之家平台,整合农业专家,对接农业科技需求,打造农产品新成果、新技术、新模式的样板并进行推广。
压花培训为坪围村妇女劳动力创业就业提供了渠道、奠定了基础,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面貌,未来将打造成为该村的一个重要产业特色。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凯分析说,“压花花材的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要求不高,而且劳作强度不大,可以带动当地年龄较大的农民或者部分残疾人就业增收。”村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熟练掌握了花材的处理、压制、分级、包装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后,可以采取“公司经营收购+农户生产加工”的模式帮助当地农民就业增收,预计可给每个家庭增加年收入2万元。
“花海世界”令人期待
“坪围村鸟语花香,村民精神面貌好,预示着这个村的美好未来。”河源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吴仕延称赞坪围说,花美、人美、身体好,就是未来幸福生活的写照,河源市科技局将继续支持推进这一项目,相信坪围村的“花海世界”必定迎来美好的春天。
“巧手颂党恩,百年花绘农”,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坪围村是当地远近有名的“明星村”。“对坪围来说,小进也是落后,必须自我革命、再创辉煌。”李远通说,虽然去年底受疫情影响,广州、珠海等地花市未开,但坪围生产的4万株花在去年腊月廿七就已售罄。今年坪围村兰花种植比去年增加了3万株,达到年产7万株的规模,预计产值将达到300万元。
“源城区四村联动,文旅产业发展迅速,我们将紧紧抓住源城区的发展‘大气候’,以兰花为‘引擎’发展坪围村的‘小气候’。上村村可看红色历史,坪围村则可观兰。”李远通说,从今年开始,坪围村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继续投入资金升级基础设施建设,让田园变果园,让村庄变景区,在民宿和发展农家乐上下功夫,做强做大实体经济,把全村建设成养生休闲胜地,打造别具一格的压花手工艺品专业村,让全村的文化室、文化广场变成压花手工艺品的制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