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埔军校,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专门培养革命军队领导者的教育机构。今年恰逢黄埔军校成立100周年纪念,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加强思想领导和组织架构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于2024年11月7日安排全体党员前往长洲岛参观黄埔军校的旧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1924年6月,在共产国际、苏联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与援助下,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黄埔军校。这所军校标志着中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培养革命军队的新型教育机构的诞生,其核心宗旨是“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于危亡之中”。黄埔军校强调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为中国革命事业培育并输送了众多军事与政治精英,因此被誉为“将帅的摇篮”。众多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革命家,包括周恩来、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陈赓、林彪、刘志丹和陶铸等,都曾在此担任教职或接受教育。在大革命时期,以黄埔军校师生为核心力量组建的国民革命军,正是从这里出发,高举革命旗帜,东征、北伐,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发起挑战,掀起了气势磅礴的“大革命”浪潮。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和黄埔师生勇敢地站出来,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那段充满激情的革命岁月里,黄埔人以显赫的战功,铸就了“爱国、革命”的崇高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全体学员大合影
为庆祝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旧址纪念馆经过修缮改造,于今年6月16日正式重新开放。党员们带着深深的敬意,穿过黄埔军校那庄严而朴素的大门,漫步于“国共合作 黄埔创校”“能文能武 军政兼备”“东征北伐 威名远扬”“英杰辈出 丰碑永存”四大主题展厅。大家或驻足于历史的图片前,或凝视着珍贵的文物,沉思着那段激荡人心的革命历史,探索着黄埔英杰的动人故事,领略着黄埔军人的英勇风采和坚定信念;一些人拿起仿古电话,聆听左权、赵一曼等革命先烈后代深情朗诵的家书,感受着跨越时空的交流;还有人前往二楼的陈列室,穿梭于政治部、校长室、秘书处、总理室、学生宿舍等场景,沉浸于那些陈旧的书桌、电话、打印机等物件所承载的时光印记,体验着百年前黄埔军校教官与学员共同学习、训练、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迈出这所曾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作出巨大贡献的军校大门,党员们无不被百年前黄埔人的壮志所深深感动。他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作为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继承和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立足本职,心系国家,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续写历史的新篇章,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贺信中的期望:“铭记先辈的遗志,勇敢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为推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