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群祥书记给中层干部上党课
审核发布:组织宣传统战部 发表日期:2013-07-12 18:02:00 作者: 来源单位及审核人: 点击量:
——第一次“群众路线”集中学习会议概述

第一,深刻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因而在全党范围开展一次学习教育活动具有必然性,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项壮举,更是党长期建设的成功经验总结,和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法宝。
杨书记提出,全体党员应从几个方面对本次实践教育活动加以把握和思考:从认识上,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关乎党的生死存亡;从时间上,活动是始于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半年、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的、持续时间一年的重大学习部署;从动作上,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三个必然要求,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杨书记提出主要从两个方面把握本次实践教育活动:一是聚焦于作风建设,按“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二是要边学边改。活动重点对象为县处级以上干部,中央希望以党员干部的自身作风建设带动全党党风建设,党风建设带动政风、带动民风。他强调,学院中层以上党员干部要带头做好表率,全体党员要认真撰写自身存在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的对照检查资料等。
第二,充分认识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更是党的生命线。深刻理解群众路线,要从把握党的宗旨、党的基本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包括党的三大作风和政治优势等方面入手。从党的宗旨到党的基本路线以及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等,虽然定位不同,有所指向有所区别,但细细品味,却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这个逻辑关系建立在一个关键词:人民群众,即群众路线。从群众路线的提出,经过我们党八十年的实践,到各个时期党的领导人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到群众路线被作为党章要求,始终强调,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传家宝,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党应对考验、化解危险的根本武器,是根据当前党群关系判断得出的清醒结论。
第三,践行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勤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路线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党的根本宗旨、工作方法等。群众路线的三项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深刻阐明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等问题。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一切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践群众路线的根本目的;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关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实践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保障。
杨书记要求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深刻认识并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并以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为切入点,去查摆、找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查摆的关键在于改进,在于落实,在于践行。始终把服务师生、造福学院作为最大责任,把执政为民、为民用权作为正确使用权力的基本准则,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自觉提高责任意识,恪守工作纪律,业务专心致志而实实在在。
随后,陈慧、张奇志、周斌斌、谢国强等同志围绕《强化群众路线 增强群众感情》谈学习体会。
陈慧同志在发言中阐述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需要深入研究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中国的国家建构具有特殊意义:“为了谁”是宗旨问题,只有一切为了群众,把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融入奋斗实践,我党才能继续赢得人民拥护,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依靠谁”是方法问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我是谁”是立场问题,只有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放在心中,深深扎根于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解决这三个问题,要树立群众至上思想,牢记团结群众、实现“农工商梦”的重任。
张奇志同志在发言中结合马克思主义和我党历史,对群众观点的具体内涵、演变历程和地位作用进行了详细全面的阐述。他提出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必须认清人类历史由谁创造、改革和建设依靠谁、干部权力来自谁、党员干部为谁服务等几个问题。引发全体党员思考如何树立群众观:要毫不动摇地相信并依靠群众;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善于化解群众的不良情绪,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利益关系。在日常工作中,从维护公平正义出发,从教职工的意见出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高度的责任感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周斌斌同志在强调深刻认识群众路线内涵的基础上,立足三方面谈如何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第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是前提。干部经常深入群众并听取意见掌握实情,做到群众的门走得进,群众的话听得进,真正做到党的群众路线做到家,才能增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感情;第二,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是基础。党员干部要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增进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第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保障。工作中要坚持群众观点,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尽最大努力为人民谋利益。落实到学院工作上,要摆正自身位置,深入师生去倾听心声了解想法,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谢国强同志就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发表体会和感想,认为建设和谐农工商学院,一切工作要依靠群众,依靠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现实意义在于解决好作风建设问题、群众利益问题和科学发展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强化群众路线和增强群众感情有几个关键点,首先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定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其次立场问题要区分群众路线的有无、真假,进而决定其路线的正误、强弱、厚薄。第三是通过学、处、干、监督等来确立群众观念。
(文字:吴辉/摄影:张殷婷)